绒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实体瘤,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主任高玉涛向“医学界”介绍美林资管,90%以上的绒癌都与怀孕有关……
撰文 |文 慧
责编丨汪 航
50岁的王女士(化名)因阴道持续出血两个月就诊,没想到竟查出罕见癌症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这个癌症是由她怀孕所致。
王女士的主诊医生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主任高玉涛告诉“医学界”,王女士罹患的是绒毛膜癌(以下简称绒癌),这是一种起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,90%以上的绒癌属于妊娠相关型。
目前,王女士经过治疗已恢复健康。高玉涛表示,绒癌恶性程度虽高,但若规范治疗,绝大多数可治愈。由于绒癌较为罕见,临床治疗需要仔细评估,慎重选择治疗方法,注重全程管理。
90%的绒癌都与怀孕有关
王女士今年50岁,此前一直佩戴节育环避孕,去年12月,她在医生的建议下取出了节育环。她觉得自己年纪已到更年期,月经也不再规律,不会再怀孕,取环后就没有采取避孕措施。
没有想到,从今年3月开始,王女士开始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,并一直淋漓不尽。2个月后,在家人催促下,她才前往附近医院就诊。
经过抽血检验,王女士的HCG(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)高达38000mIU/mL。
HCG水平升高通常与妊娠相关。而王女士当下的情况并非怀孕,超声显示,她的宫腔内存在一个约5×4×4cm的侵及子宫壁的实性肿物,提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可能。
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组与妊娠相关美林资管,由胎盘滋养细胞发生恶变形成的恶性肿瘤。
这类肿瘤较为罕见,6月,在初诊医院医生的推荐下,王女士找到了擅长治疗此类疾病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高玉涛医生。
结合王女士的年龄、已经取出节育器、有正常无避孕措施的性生活、HCG异常持续升高、阴道不规则出血、侵及子宫肌壁的宫腔内肿物,高玉涛认为,王女士极有可能是滋养细胞疾病,病理检查进一步确认了结果。
高玉涛介绍,绒癌绝大多数,超过90%都与怀孕有关,出现在足月产、流产、异位妊娠(宫外孕)、葡萄胎之后。还有极少一部分是与妊娠无关,原发于卵巢、纵膈等部位。
“绒癌并不常见,发生率约为1-3/40000次妊娠。”高玉涛表示,“非妊娠型的绒癌更为罕见。”
高玉涛已从事妇科肿瘤研究和临床诊治20多年,擅长滋养细胞肿瘤诊治,“这么多年,总共也就接诊了80例左右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。”
根据王女士的年龄、症状及其自述,高玉涛推测,王女士是在取环后意外怀孕,但胚胎发育异常,发展成侵袭性的绒癌。
从“必死”到95%可治愈
绒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实体瘤。“在有效治疗办法出现之前,一旦诊断绒癌,结局几乎就是必死。如果患者没有死亡,那可能是诊断错误。”高玉涛说。
绒癌之恶,可见一斑。但是,这种情况自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得到扭转。
“协和医院宋鸿钊院士创立的一系列化疗解决方案让绒癌得到了根治。”高玉涛介绍,这一中国方案被写进了国际指南,是我国在20世纪即能得到国际公认、达到甚至领先国际水平的医疗成就之一。
“如今美林资管,绒癌的治愈率已经高达95%以上。”高玉涛表示,绒癌对化疗非常敏感,绝大部分患者仅通过化疗就可得到治愈。
王女士进行了一个周期的化疗,HCG值即得到显著下降。然而,王女士的化疗副反应较大,她对化疗产生了惧怕、焦虑的心理。
“绒癌的化疗根据病情不同,需要六七个周期甚至十几个周期不等,如高危型的绒癌,后续的巩固化疗也需要三四个周期。”高玉涛介绍,全程约需半年时间,有些患者较难耐受,而治疗失败也往往是因为治疗中断。
对于王女士的情况,高玉涛和团队进行了仔细研究:她已经50岁,没有再生孩子的打算了,家庭经济情况不佳,而且经过一个周期的化疗,病灶较前缩小,子宫周围血管未发现明显瘤栓,HCG值也降到了1000IU/L以下。
综合这些因素,团队给王女士提了个新方案:做手术,把子宫切掉!高玉涛解释:“这样做有几个好处:子宫切除后,能减少化疗周期,缩短化疗时间;复发的机会可能减小;花费也能降下来;省钱省心。”
经过详细的沟通,王女士和家人觉得这个方案更适合她们的情况,同意了手术。手术顺利,王女士已于7月初出院。术后HCG已经降至30IU/L以内,接下来可能再需要四五个疗程化疗就可以结束治疗了。
与其他实体瘤不同,手术切除病灶并非绒癌的首选治疗手段。“需要特别仔细甄别手术指征。”高玉涛慎重地表示,“否则,贸然手术可能不是治病,而是送命。”
“如有的患者,宫旁静脉血管里存在大量瘤栓,就千万不能手术,万一瘤栓脱落,卡进肺部,形成广泛肺栓,患者就将面临生命危险。”
此外,评估患者能否从手术中得到最大获益同样重要。“例如,若病灶较大,侵犯至结肠等器官,本来化疗可以治愈情况下,手术切除肠道,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,生活质量降低,花费多,此时就需要考虑手术是否会得不偿失。”
滋养细胞肿瘤手术,主要是切除化疗耐药的孤立性病灶(特别是子宫和转移灶),或者控制危及生命的并发症(如大出血、穿孔)。
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(PSTT)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(ETT)对化疗相对不敏感,子宫切除术通常是主要的治疗手段,尤其对于病灶局限于子宫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。即使有转移,原发灶切除也常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。
再者,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,更加需要谨慎对待。高玉涛表示,“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一般不会切除子宫,化疗可能对卵巢功能造成暂时性影响,但能恢复,在停止化疗一年后可以考虑再次妊娠。”
让患者看到阳光和鲜花
绒癌已成为最早实现治愈的实体瘤之一。
“结局良好,但不代表过程不痛苦。”在高玉涛看来,治疗绒癌的关键不仅在于临床治疗要规范,注意细节把控,选择正确而个性化方案,还要对病人细心呵护,注意患者心理变化,鼓励病人坚持下去。
“如EMA/CO方案,每周都要打,需要长期住院,患者心情会比较压抑。有的患者对化疗的反应比较大,口腔溃疡、恶心呕吐,各种不舒服,非常遭罪。尤其是到了后期,吃不下又睡不好,心力交瘁。”高玉涛认为,此时,心理支持非常重要。
“有些患者因为太痛苦坚持不下来,打打停停,就有可能出现化疗耐药。而一旦耐药,治疗起来就会比较棘手,影响预后。”
高玉涛在深圳率先将PD-1免疫治疗应用于Gilbert综合征合并绒癌患者,病人治愈,随访1年多无复发迹象。
但高玉涛更希望患者能在一开始就规范治疗,“绒癌多发生在15岁-49岁的育龄女性,都还非常年轻,而绒癌的治愈率又高,中途放弃太可惜了。”
曾有患者专门给高玉涛写诗以表感激。他介绍,这位患者一开始没能坚持,打打停停,因而导致了复发,并发生了肺转移、脑转移。最后,她依然想活下去,就坚持化疗了十几个疗程,并进行手术切除了转移病灶。前后历经三四年终于治愈,之后再婚又生育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女儿。
“她的故事和她的诗歌感动也鼓励了我。”高玉涛说,相比其他妇科癌症,如卵巢癌,现今五年存活率也仅50%左右,医生与患者相伴数年,最终结局也可能是死亡。而绒癌的治愈率高达95%,虽然过程痛苦,但阳光终能照进来。
正如那名患者写的诗一样——眼里住着太阳,心里开满鲜花,要坚持下去。
*“医学界”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尚红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