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云汇
“徕芬向上空间有限,向下也「无险可依」。”
作者丨吴优
编辑丨刘伟
2025 年 618 购物节,徕芬科技总部的会议室里异常安静。往年这个时候,创始人叶洪新总会带着核心团队围坐在数据大屏前,紧盯实时交易数据,连夜制作 618 战报 —— 那张印有 「累计销售金额 5.3 亿」的红色海报,曾是这家公司最引以为傲的勋章。
但今年,这份战报迟迟未露面。据接近徕芬的知情人士透露,2025 年 618 期间,徕芬的 GMV(商品交易总额)仅 3 亿多,较 2024 年的 5 亿缩水近四成。对于背负着全年 60 亿 GMV 目标的徕芬而言,这样的成绩实在难言满意。
从 2021 年靠一条短视频意外走红,到 2022 年实现销售额 15.67 亿,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GMV增长10亿,再到 2025 年增长放缓,徕芬的轨迹仿佛一部浓缩的小家电商业启示录。这个靠高速吹风机搅动行业格局的公司,如何在短短几年内经历从巅峰到放缓的转折?
01
开局:幸运的戴森平替
徕芬的崛起,本质上是踩中了 「流量红利」与 「市场空白」的双重风口。
2021 年底,一则红杉资本前合伙人王岑的商业课堂视频片段在抖音意外走红:视频中,叶洪新作为学员提问 “应专注单品还是多元化”,王岑直言 “小家电在商业模式上还是要靠耗材挣钱,绝对不能靠一个吹风机吹五年”。
这则播放量过亿的短视频,让成立仅两年的徕芬一夜成名——当天高速吹风机销量从不足20台跃升至100多台,直接带动销售额暴涨。同时,徕芬这个新锐品牌也引起了抖音的关注。
当时,此前主打低价商品的抖音电商开始尝试品牌化,希望学习当年的淘宝扶植一批自己的「抖品牌」。徕芬这种很有调性,但又缺少足够知名度的企业,恰好符合抖音电商的需求。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,徕芬得到了抖音的不少流量扶持。
踏中时代的机遇后,徕芬迅速抓住社交电商的风口:将首次产品发布会视频切成多条不同时长的切片,投放到抖音、B 站等平台,视频中反复强调 「11 万转高速电机」「599 元售价」与戴森的对比,精准戳中消费者对 「高性价比」的需求。
数据显示,2022 年 1-9 月,徕芬在抖音电商斩获 1.54 亿元销售额,超过戴森与米家的总和。同年 9 月,徕芬推出价格更低的 SE 版吹风机,配合 50 人内容团队的精细化运营,两周搭建 5 个直播间,甚至请来了播音主持专业的主播以提升调性,一年间完成从百万级到十亿级的跨越。
支撑这一切的,是 「戴森平替」的精准定位。2016 年戴森将高速吹风机引入中国时,以 3000 元高价垄断高端市场,而国内主流产品仍停留在百元内的传统机型,价格带存在明显断层。戴森的 V9 数码马达11 万转 / 分钟,虽革新了吹干效率,但高昂的研发成本与品牌溢价,让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。
徕芬的入场改变了这一局面。通过自研电机降低核心成本,自建供应链提升利润空间,将价格压至戴森的 1/5。尽管直白、追觅等品牌已先行切入,但徕芬还是凭借更低的定价,599 元甚至 300 多元,最终包揽了高速吹风机的绝大部分空白市场。添加本文作者微信Yolanda_Zuu了解更多小家电品牌的发家史。
02
迷局:双面叶洪新
完美的产品经理
「戴森平替」的标签虽然为徕芬带来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,但也让其深陷与戴森的专利侵权纠纷,极大地限制了徕芬在海外市场的发展,并给外界留下了徕芬「轻技术,重营销」的刻板印象。
2024年的IFA展上,法国当地法院及相关部门应戴森的要求,以侵权为由没收了徕芬展台展出的样品。在场的徕芬员工一度十分错愕,抱着产品满会场乱跑。
有消息称,徕芬大概率会输掉与戴森的专利侵权官司,其最畅销的L03系列产品将于Q4在美国下架。
因此,叶洪新对吹风机这个品类始终抱有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:一方面,它是徕芬赖以成功的根本;但另一方面它又不符合叶洪新对自身的期待。
曾有投资人问叶洪新,如果戴森的展位就在徕芬旁边,你会不会和戴森的人讲话,叶洪新直言“我不配”。
这种复杂矛盾的情绪,使得叶洪新没有将全部精力投注到吹风机这个品类上,以巩固领先优势,而是急于做出一个「去戴森化」的新品类来证明自己。
“吹风机对老叶来说只是一个提供钱的生意,虽然赚钱但他并不引以为傲,牙刷才是老叶的亲儿子,倾注了很多心血”。一名熟悉叶洪新的投资人王露对雷峰网说道。
接触过叶洪新的人,都认为他是一个创造力很强,在产品上很有自己想法和坚持的人。
有人认为科云汇,他和云鲸的创始人张峻彬很像,都是产品必须足够创新才会推向市场。“如果一款产品跟市面上其他产品没有区别,他坚决不会允许这个产品上市。”
徕芬的产品经理话语权很大,而老叶就是徕芬最大的产品经理。据说,徕芬的新品都要老叶亲自试用,达到满意的效果了再上市。
徕芬的电动牙刷发布前,有员工看到老叶在办公室试用,旁边的研发问他感受如何,老叶摇了摇头,“还是不够好”。
叶洪新对产品细节扣得很细,小到充电器是磁吸还是Type C口、方头还是圆头都要亲自决策。他还会经常翻看互联网上的差评,督促产品经理完善产品细节,并质问后者“我都看到了,你没有看到吗?”
前员工欧阳评价,老叶有比较强烈的苹果执念。这种执念不仅体现在对产品本身的打磨上,还延伸到了产品包装设计和官网页面布局上。甚至,徕芬的官网上还直接放了其产品与苹果设备同框的照片。
这种精益求精的产品精神,赋予了徕芬产品独特的魅力。2023年徕芬发布了具有独创性的扫振一体电动牙刷,首创「60°扫振模式」,首月销量13.5万支。
但过分执着于细节,也导致了徕芬上新品很慢。
以不久前发布的新品剃须刀为例,此前雷峰网在文章《中提到,该产品前前后后打磨了四年,中间多次计划上市,但内部觉得产品还不够好,发布时间反复延期。加上产品外观设计过早泄露,导致友商抢先推出了同类产品,使得自己陷入了被动局面。
同时,坚持机身采用CNC(数控加工)一体成型工艺,也带来了产品成本高、加工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,导致产品发布后严重缺货。
节奏慢还不是最大的问题,更严重的是,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如果过度沉溺于细节,那么在一些宏观方向上就可能会缺乏把控。
不完美的管理者
互联网行业有句话叫做,普通的产品经理把产品当产品,优秀的产品经理把公司当产品。除了对于产品的执著,叶洪新还有一点跟早期的张峻彬也很像,就是不喜欢做管理。
一名接近徕芬的投资人告诉雷峰网,“老叶更喜欢产品经理这个角色,不喜欢做公司。他需要一个人帮他,但徕芬缺少一个2号位,一直在找,可遇不可求。”(近两年徕芬高管变动频发,添加本文作者微信Yolanda_Zuu探讨徕芬的管理难题。)
在大众印象中,徕芬一直是一家非常善于营销的公司,但事实上,徕芬在营销上吃过很大的亏。
以电动牙刷为例,扫振一体原本是徕芬的创新亮点,理应可以凭借差异化俘获一批用户,但专利保护上的疏忽让Usmile得以快速跟进。同时,徕芬在刷头添加金属片配重,也被竞争对手解读为“打牙”,被投流后大量发酵,极大地影响了用户认知和品牌形象。
此外,叶洪新在直播间心直口快的发言也经常被竞争对手逐帧剪辑后,向市监局投诉虚假宣传,迫使徕芬耗费了大量营销费用应对。
徕芬曾经从蔚来招揽了一位叫做Candie的营销总监,负责公司的整体营销。2024年618,Candie主导策划了 「暴风行动」,计划斥资五千万邀请孙一文、罗永浩、佘诗曼等明星直播带货。
当时徕芬内部包括道长在内的几位老员工都表示反对,但叶洪新信心十足,希望能借此一战打败Usmile,直接向供应商预订了200 万套牙刷零部件,仅包装费就备货 30 万。
当时,一方面抖音的平台流量红利已经消退,另一方面,抖音开始主打价格力,将流量往价格更低的白牌倾斜,导致品牌和头部主播的投流ROI开始下滑。最终,除罗永浩外,多数主播的 ROI 都惨不忍睹,最差的近乎为 0。
「暴风行动」不仅耗费巨额资金,导致供应链库存积压,间接造成牙刷线的亏损,还让包括道长在内的不少老员工失望离开。而Candie作为此次计划的主导者,也因为成绩不达预期最后黯然离开。
「暴风行动」的失利,不仅反映出了徕芬对于平台流量转向的迟钝,也暴露出了徕芬在供应链管理能力上的不足。
前员工斯斯认为,徕芬在供应链上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,即坚持产品要在自己的工厂生产。叶洪新做这个决定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自建工厂来降低成本,从而让利给消费者。
必须承认,这个策略最初的确是有效的。投资人嘉鸿告诉雷峰网,依托每年至少500万台的出货量,东莞工厂建起的吹风机生产线给徕芬带来了20%的毛利提升。
但这个策略在新品类上正在失效,甚至带来了巨大的反向作用。
欧阳表示,他帮徕芬在宝安石岩工厂的牙刷生产线算过一笔账:目前电动牙刷的出货量还不足实现自建供应链的规模效应,工厂空置率高,导致每台牙刷均摊制造费用高达几十元,而一支牙刷的BOM表成本不过100元。2024年全年,徕芬牙刷产品线净亏损8000万,其中就有自建工厂造成的损失。
03
困局:小家电市场长不出巨头
作为企业创始人,叶洪新有自身的局限性,但倘若将徕芬的困境完全归结于此,对叶洪新也是不公允的。
事实上,徕芬所遭遇的增长瓶颈和一系列连锁反应,更多是小家电这个行业的特殊属性决定的。
小家电品类的营收上限天然有限。
以徕芬赖以起家的高速吹风机为例,GfK中怡康数据显示,2024年前三季度,国内吹风机品类累计零售额达92亿元。据此推算,2024年,国内吹风机市场全年零售额大约在120亿元。
此外,GfK中怡康数据还显示,2024年一季度高速吹风机已经占据新品电吹风市场近70%的份额。由此可以估算,2024年,国内高速吹风机市场全年零售额大约在84亿元。
徕芬2024年高速吹风机品类的营收在30亿元左右,已经占据了35%以上的市场份额,继续上探的空间有限。
更加糟糕的是,徕芬向上空间有限,向下也「无险可依」。
资深消费类投资人高丰告诉雷峰网,吹风机这个品类研发深度不够,就吹风和加热两个功能,就算让乔布斯来做,他也想不出花来。
这就决定了高速吹风机这个品类会不可避免地走向价格战。
2021年,徕芬横空出世时,将高速吹风机的价格从3000元打到了599元,以「戴森平替」的身份从戴森手中抢走了大片市场份额。如今「徕芬平替」们也在用同样的方式,从徕芬手中攻城略地。
过去几年,高速吹风机的核心部件——高速马达,成本价已经从近百元,快速下探到了十几元。对应的,高速吹风机的整体价格也下探到了99元。
有业者认为,徕芬当初就应该把高速吹风机的价格直接打到99元,而不是到249后就不再往下降了,这样才能彻底堵死跟随者们进攻路线。但这样的结果,很有可能是增量不增收。
总而言之,高速吹风机单一品类,已经很难支撑徕芬实现更大的营收规模,于是扩充品类就成了摆在徕芬面前的唯一选择。
但这条道路同样危机四伏。
继高速吹风机之后,徕芬陆续推出了电动牙刷、电动剃须刀。除了这些已经浮出水面的,据说徕芬内部还规划了卷发棒、人体工学椅甚至大家电等产品。
投资人张加告诉雷峰网,“电动牙刷和电动剃须刀这两个品类和高速吹风机类似,核心技术就一个电机,技术创新的空间太小。而且每个品类里面都有小龙头,这些企业能够走到今天,谁都不是吃素的。而且别人是在防守,比你进攻更容易。相当于别人已经把战壕都挖好了,端着枪,就等着你冲过来。”
另一名投资人直言:做小家电的公司,当一个品类增量下降时,自然会顺着个护品类去拓展,就像素士一样。同样,素士犯过的错误徕芬也都会再犯一次。
素士早年靠马达技术成功切入电动牙刷市场,其首款声波电动牙刷,成功在48小时内售罄10万支。靠电动牙刷崛起后,素士先后拓展了剃须刀、吹风机、鼻毛剪和冲牙器等品类。
品类扩张带来的问题是,企业资源和目标不够聚焦,一旦业务出现问题,内部想的不是解决问题,而是换一个业务做。最后的结果就是,什么都想做,但什么都没做好。
素士在2021年曾实现了1.2亿元的净利润,但2022年净利润不增反降,只有3000万元。同年,素士中止IPO,并将口腔之外的业务全部裁撤,重新聚焦到主业。
另一小家电品牌小熊电器也曾在2021年出现过增长颓势,净利润下滑33.81%。之后管理层及时调整战略,缩减了30%的SKU,加大力度做精简产品,才在2022年实现业绩回升。
04
徕芬今天所遭遇的困境,是小家电品类天花板有限、平台流量机制转向和企业自身战术失误共同导致的结果。
类似的困境,素士等个护小家电赛道的新势力也曾遇到过。关于如何冲破小家电单一品类天花板有限的“宿命”,素士们没能找到答案。
徕芬能否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,重新找回增速,为行业闯出一条“逆天改命”之路?时间会给我们答案。
本文作者长期关注个护产品、AI硬件和创新3C,关于个护江湖更多精彩故事,欢迎添加微信Yolanda_Zuu交流分享。
注:文中欧阳、张加、嘉鸿、王露、斯斯、高丰均为化名。
尚红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